幸福悖论:为什么“种草”会导致不快乐?
发布时间:2025-03-17 浏览次数:6次
很多人都会在小红书上种草,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会抱怨说,这种无止境的追寻,无法让自己快乐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幸福悖论(happiness paradox)——试图让自己更快乐实际上会让我们更不快乐。
现在,研究人员发现了幸福悖论的原因——追寻幸福会消耗我们的有限资源,削弱自制力。
十多年来,研究已经记录了这一悖论,但很少有人探究其原因。根据多伦多大学斯卡伯勒分校发表在《应用心理学:健康与幸福》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试图变得更快乐会让我们精神疲惫,消耗我们使用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能力。因此,我们更容易受到诱惑,做出那种自我毁灭的决定,让我们不那么快乐。
“追求幸福有点像滚雪球效应。你决定让自己感觉更快乐,但这种努力会让你竭力去做一些让你更快乐的事情,最终却又耗尽了自己的的能力,”
该研究的合著者、多伦多大学斯卡伯勒分校和罗特曼管理学院管理系营销学教授Sam Maglio说。
Maglio将不断努力让自己更快乐的后果比作工作了一整天后回到家得感受——例如,我们精神越疲惫,就不会打扫房间、洗漱,转而浏览社交媒体。
Maglio和该研究的合著者、悉尼大学商学院讲师Aekyoung Kim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也解决了这一悖论,该研究发现,试图变得更快乐的人往往会觉得时间不够用,这种压力会让他们更不快乐。
Maglio说:“追求幸福需要耗费精神资源。你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试图让自己感觉不同。”
研究人员指出,主动调节我们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尤其令人筋疲力尽,心理自助行业讲述的自我实现会让自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当人们将幸福视为珍宝的时候,幸福尤其令人筋疲力尽,仿佛它本质上是我们可以而且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和聚集的东西。
追求幸福给精神资源带来了特殊的压力
研究人员调查了数百人,发现他们越是想变得更快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我控制的次数就越少。Maglio和Kim认为这是因为寻求幸福和自我控制必须争夺相同的有限精神能量来源。
随后,这两位研究人员让参与者对物体列表进行排名,因为做出选择和完成任何日常任务都需要精神资源和自我调节。正如他们怀疑的那样,那些越是寻求幸福的人,他们越不愿意在这项任务上花费时间。
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带有“幸福”这一词的广告,以此触发人们仅仅通过看到这个词就试图变得更幸福的现象。看完这个广告后,研究人员给了参与者一大堆杯巧克力,并且告诉他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最后给不同的巧克力打分。
研究人员发现,参与者的自我控制能力越强,他们吃的巧克力就越少。那些观看了“幸福”广告的人,比对照组吃得更多。
接下来,Maglio和Kim想知道,他们吃得更多,是因为追求幸福而极度疲惫,还是追寻任何目标都会让他们同样疲惫?
在最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被试面前摆了一大堆的日常用品;并且要求一组被试选择能提高幸福感的选项,而另一组则被要求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然后,两组人都需要完成一项心理任务,以衡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
结果发现,追寻幸福的小组会提前退出任务,这表明他们在一轮寻求幸福后剩下的精神资源更少。
Maglio澄清说,追求幸福本身并非是一种徒劳。他建议我们把幸福想象成海滩上的沙子。你可以抓住一把沙子并试图控制它,但你抓得越用力,你的手就会抽筋得越多。最终,你必须放手。
Maglio说:“不要头脑发热的让自己上头,不要总是试图变得超级快乐。与其试图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东西,不如看看你已经拥有了什么,把到手的资源当作给你幸福的东西来接受。”图片
Aekyoung Kim, Sam J. Maglio. Happiness depletes me: Seeking happiness impairs limited resources and self‐ egulation. Applied Psychology: Health and Well-Being, 2025; 17 (1) DOI: 10.1111/aphw.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