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我们词典里最常被滥用的词语之一
发布时间:2025-03-10 浏览次数:3次
爱是我们词典里最常被滥用的词语之一。没有哪个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把这个词滥用到极点。这个词不仅限于表达两性之间的情感,还用来表达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你对邻居、朋友,甚至对敌人,对全人类,对家庭、社群、族群、民族,对所有美好事物以及对上帝的感情,都可以用它来表示。能胜任如此多的用法,也足以令人称奇。法国喜剧中的“爱”,显然不同于圣经中的“爱”。
它的意义之多、适应性之强、意义变化之快,让人叹为观止。它可以用来描述少男少女的热恋痴迷,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类最崇高的精神追求。这个词被用于心理学、哲学、宗教学、伦理学与教育学,乃至各个社会科学。只要有人聚居的地方,这个词就不可或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所经历的种种磨损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老生常谈的主题仍披着神秘的面纱。它每时每刻出现在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可是人们仍然对它一无所知。每个人都经历过爱,可这并不会让理解它变得容易。日常之事往往难以捉摸,而奇闻异事倒很快暴露出它们的本质。在本书开篇中,我就提出,我认为爱是一种未知的心理能量,目前,我们还没有发现它的起源,还不了解它的特质。诚如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所言,科学是勘测未知领域的地形学,那么爱的区域则是地图上的一大片空白。
我们无疑知道哪一门科学能够带给我们相应的想要的信息和见解,但心理学却似乎对这个主题讳莫如深。为什么会这样?是心理学家不愿意传授必要的知识还是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心理学家是否无法告诉我们这是什么情感,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的能量从何而来?抑或这个主题太过模糊,难以理解,无法言喻?爱或许是难以捉摸的,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不断追寻、研究这些难以捉摸之物。无法求助于切实数据的地方,正是心理学需要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
是否心理学只能退出这个领域,把话语权交还给哲学家、诗人和先知,交还给耶稣基督和圣保罗,交还给柏拉图和叔本华,交还给莎士比亚和歌德,还是心理学家认为这个话题不值得他们关注?不可能是这样的。我们当然明白,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无法了解人类存在背后隐藏的冲动。即便我们把爱视为一种幻觉,可我们的任务不就是要去研究这些幻觉,探索它们的本质、起源和能量源泉吗?如今,心理学家对性的讨论已经非常全面,但对爱却一致保持缄默。他们回避这个主题,似乎一有提及,就会感到难堪。尽管如此,我并不认为这对心理学家来说是个禁忌的话题。他们使我们对爱的起源和特质一无所知,一定是因为他们自己也一无所知。
被称为爱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比才的《卡门》里说,爱是“吉人赛人的孩子”。“爱情是吉人赛人的孩子,无法无天。”如果爱真的毫无章法、逻辑,那它就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但果真如此吗?即使疯狂至极也一定有规律可循。就像桌子不会违背万有引力定律飘到天花板上一样,爱也不会逃过心理学的定律。许多现象看似神秘,但发现其背后的规律后,谜团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已对诸多此类现象有所了解,诸如精神病人那些稀奇古怪的念头有什么特征,癔症性和强迫性想法和行为背后的奥秘,早已消逝的宗教之谜以及澳大利亚原始部落的风俗习惯。然而,对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一种经历,心理学却没能发现其起源和本质。是否爱仍要继续当科学里的问题儿童和心理学门内的异乡人?
那弗洛伊德呢?精神分析难道没有全面深刻地研究爱吗?没有。它研究的是性,性跟爱不同。弗洛伊德对知识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决定心理过程的定律,发现了无意识思想和冲动的能量,并提出了帮助我们探索人类心灵的心理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