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儿童青少年 >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 » “社群中的家庭,家庭中的个体”模式(下)

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 » “社群中的家庭,家庭中的个体”模式(下)

发布时间:2025-03-03 浏览次数:21次

接上篇


04

地理维度

- The geographic dimension -

人的情感经历根据它们被感觉到发生的空间性质分为几大类 。这些空间,之前被描述为有四个也可能是五个,被发现具有如此显著不同的性质和规律以至于他们内在的生命可以被认为是属于不同的世界。

外部世界(external world)本质上是自然界,受物理、化学、生物定律——以及机率的支配。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但充满形式,运动和品质,这些都可能通过感官被理解。在此基础上叠加的工作和人的人格,它们对矿产,植物和动物环境产生影响,无论在何处都留下了意义。

这种意义主要表现在形式上,而且总是有一定程度的含糊其辞,或者至少是模棱两可的。锤子可能会击中一个人的头部而不是钉子,桌子可能会因颠倒过来而变得“隐形”,沙漠可能被“视作”美丽的。

从这个形式和感性品质的世界里,人们在其内心世界中借用了赋予意义的方式,从那里再次部署它。因此他倾向于省略地对待外部世界仿佛它本身就有意义和重要性,当它不符合他所信奉的道德原则时感到失望。

内在世界(internal world)居住着人格的婴儿化结构和内化的客体,占据一个空间,心智,但其物理表征为皮肤边界以内的部分。内在世界的边界被感觉为脆弱的、可渗透的或不完全的,由于撕裂伤,开放孔洞或透明度,内在和外部的区分受到损害,以至于稳定的内部家庭无法建立,身份必须通过更原始的手段,使用全能幻想或投射/粘附于他人的潜意识幻想等方式来建立(如自闭症,“仿佛(as if)”人格,许多边缘状态,也许还有某些形式的精神障碍)。

当结合力足够时,内心世界成为舞台,潜意识幻想和梦境的戏剧产生意义,这是思想可以运作的材料。正是在这些戏剧的过程中,新的情感体验的影响被塑造进个人历史,成就了他。如果他容受这些影响并努力理解梦境和幻想中的意义来辨别它对自己和世界想象的重要性,也许明天他将要成为一个与昨天不同的人——不同但不一定更好。或者他可能一成不变,或回归(退行)到以前的组织状态。

因此,内在世界是想象所构建的世界,但只要它被构建起来,它就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无形但真实地支配着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它的状态决定了,或者真实地是它的心态决定。但有另外两个空间是他可能(全部或部分地,或时不时地)在内部或外部客体内部居住的。

客体内部的世界(the world inside objects),基于这样的假设:像自己一样,其他人也必须要有一个内部世界,而且在潜意识幻想中被设想为是一个对于阴谋、暴力或顺从的全能幻想的穿透很脆弱的内部世界。虽然这是一个被感觉为为了获得他人的精神生活和品质的空间,这也可能是一个陷阱。它的入口和出口围绕着幽闭恐惧症和广场恐惧症的焦虑,而与他人人格融合的妄想则产生了被他人所占有的心灵品质或者说是心灵品质的观念。

由于另一个人内部世界的吸引力通常来自于将其视为避难所或是一个令人嫉羡的状态和能力的地方,心态由投射性认同的潜意识幻想所诱发趋向于要么走向退缩,要么走向浮夸。一种是洞察力清晰的妄想,另一种是全知妄想。这种全知具有一种想象力的贫乏的特殊品质,就像那位牛津大学的老爷子所说的那样,“我不知道的就不是知识。”

因为此类入侵的最常见客体就是内在母亲,因为她的身体倾向于要被分为三大区域,三种近乎神学意义的情感领域可以被看做是彼此不同的:乳房-幸福的天堂;生殖器-性爱的花园和繁衍;直肠-最吸引人的变态和施受虐的地狱。

从临床经验中可以明显看出,生活在不同世界的人无法交流,但品特派(Pinteresque注:对话含糊,微带威胁)风尚通常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他们的非沟通(non-communication)。分析师的一项任务是找到通往病人居住的世界的路,但父母或老师也是如此。被困在客体内的一个人或部分人格通常可以被帮助和吸引,因为幽闭恐惧症焦虑带来的压力通常比他所逃离的痛苦或嫉妒要更大,即便倘若只有一个人对他感兴趣到其密室里去找他也已足够。

同样的情况可能并不适用于被困在妄想系统中的人格部分,也就是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从精神分析研究的现状来看,很难说这部分是否可恢复,因为通常看来,分析师工作时使用的移情从婴儿结构中而来,不过这些病人身上这一部分在妄想的边缘摇摇欲坠。

妄想系统中有一个或多个部分(原型是弗洛伊德对个案史瑞伯-Schreber的精彩阐述)在这种改变的土壤上操作,以如此古怪的方式使用语言,体验那些与身体感觉如此脱节的情绪,依照这些如此费解的法则来运用感知,形成一种如此任性的逻辑,以至于与人格的正常部分或其它正常生物交流是不可能的。最重要的是,精神分裂症的部分似乎已经脱离了内在好客体引力的作用——心理上的宇航员在一个没有生命的宇宙中漂泊。

05

经济维度

- The economic dimension -

精神分析中使用的三个经济学原则描述(再次,不是解释)在心智组织中来回的运动 – 即强迫性重复、快乐-现实原则,以及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旨在标记从机械简单的活动通过定量逻辑转化为关于精神痛苦的定性考虑。

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

原始的强迫性重复被视为通过训练来学习的基础,听话,或者也许更准确地说,是由重复引起的奖惩来引导的。

快乐-现实原则(Pleasure-reality principle)

快乐-现实原则运用理解的力量获得适应的利益。虽然它不屈从于粗暴的胡萝卜加大棒,它确实在承诺满足和认可的氛围中茁壮成长。它作为获取信息的基础以及“学个大概(learning about)”水平的技能是理想的,而这并不会改变自我意象或世界的意象,因此不涉及巨大的情绪动荡。但它也未能促进成长。在恶劣的环境中,或者在嫉羡的作用太大的地方,它很容易让位于前面提到的更自主的学习形式:即通过投射性认同、捡垃圾、模仿(黏附认同)或妄想来学习。

在快乐-现实原则下,判断是在量化的基础上运作的,因此人们的兴趣往往被吸引到外部世界的考虑上而让他们自己最愿意成为这种形式的代表。金钱、时间(延伸到年龄)和频率(例如性交频率)是其最珍贵的参数。它的支配范围超出了亲密关系的范畴,相当好地服务于随意的,契约的或基本假设群体。其原因在于它对情绪的态度,它除了趋乐避苦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

(Paranoid-schizoid and depressive positions)

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Ps<–>D)之间的运动大概在出生后的第三个月左右开始(Klein),并一直是亲密关系中爱与恨之间斗争的经济焦点。因为情绪是事物的核心,它被认为是关系中意义的载体,而其价值判断优于质的判断,质的判断优先于量的判断。这两种隐含的价值体系,虽然在描述上彼此明显对立,即自我利益与所爱客体的福祉,但实际上是重叠的。一个人的迫害痛苦(迫害、恐惧、恐怖、偏执恐惧、困惑等)重叠了其它痛苦(同情、悔恨、遗憾、孤独、悲伤等)在一个可以被描述为被害抑郁的领域(主要是内疚和孤立)。

由于情绪是事情的核心,且由于它是,或似乎呈现一种可转移的现象,调解这两种心位之间移动的关键问题总是,“谁会有痛苦?”这可以说是涵容问题,并遵循类似于能量守恒的定律。

从心理现实的角度来看,精神痛苦是最终项,不可分解,不可摧毁。这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它的容受度是和承担责任共存的,这使它成为关系中的主要项目,这种关系可以在从服务开始到寄生为止的谱系上分类。

从这个角度来看,服务的实质是分担别人的痛苦,并把痛苦降低到他们的容忍范围之内,而超过限度就会产生放纵和过度保护。在谱系的另一端是卸下(off-loading)精神痛苦,卸到一个要么愿意或是不愿意的主人身上,根据其所采用的残酷程度的不同相应的和主人的关系从依赖到寄生不等。其运输和分布方式用动力维度来描述。

我们现在将采取以的观点是:在这种模式下,精神痛苦的涵容是检验家庭教育功能的中心概念。

06

认识论维度

- The epistemological dimension-

在这一点上,有必要澄清隐含在前面所有内容中的哲学立场,以便对这个模型进行更细致的检查,我们希望借此说明这个模型会在哪些地方被使用。我们并不是要坚持这种哲学立场的真实性或实用性,而只是要澄清它与模型的关系,即它对这种特殊观点的实用性。

为了与精神分析的一般观点保持一致,它强调精神现实在意义产生方面的首要地位,以及在指向价值产生方面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一个知识的概念需要被划分为两个大类:旨在理解世界的知识,以及旨在控制世界的知识。将这些等同于艺术和科学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将不得不谈论科学的艺术和艺术的科学。我们也不能把它们区分为沉思的和活动的,因为行动必然伴随着前者,正如计划必然伴随着后者一样。我们将坚持一个动机性定义,认识到这只能由人自己观察到,而不是直接对别人。

我们哲学立场的第二块基石是这样一种观念,即所有知识都必须来自于思考,而不能被给予,那就像是一个梦的东西都还没有被表征为梦的内容可能就被给出去了。也就是说,思考只能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无论是外部世界或内部世界的事实。

因为外部世界的事实只有通过它们的次要品质,即它们在情绪体验的环境中进入我们的感觉时才能来认识,因此思考情绪体验相对应的事实的能力要求情绪力,特别是痛苦被涵容。这种痛苦本质上是“未知的阴霾”(cloud of unknowing),是“负性能力”(negative capability),是与不确定性相关的。

我们认为可能很少有人是思考者,但很多人都是有能力教学的学习者。因此,我们的知识理论是一种滴漏理论,始于罕见的天才或先知。但正如有善良的天才也有邪恶的天才,巨大谎言的发明者和虚假陈述的技术专家—— 例如,由希特勒颁布的“为祖国而死是甜美而光荣的”(拉丁语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

因此,我们将认识论维度与经济维度放在一起以强调两者之间的平行关系,即:内摄,抑郁位和从经验中学习(真理),对应投射,偏执分裂位和谣言(谎言)。

我们提到的其它形式的学习和训练可能发生在亲密关系的情绪环境之外,因此在偏执分裂位和抑郁位的主导之外,本质上是享乐主义或条件制约。

但Ps<->D的影响可以被认为是次要驱力,正如在学校里没有与他们的老师形成移情关系的孩子,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可能仍会受到他们与家中父母的关系亦或是他们内在客体的严重影响。为此,他们必然会带着一些与家庭的认同,内部或外部的,并表现出代表家庭团体的功能进入社群。人们可能会认为情况总是如此,但对儿童的研究经常表明他们在家庭内外的心理状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事实上,学校和儿童指导诊所的经验似乎揭示了在社群中的孩子对父母来说是多么的陌生。

cache
Processed in 0.00751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