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 »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危险信号”(上)
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次数:37次
作者:Moses Laufer (英国Brent青少年崩溃现象研究中心)
翻译:王蕾(CAPIP)
本文收录于《自杀的青少年》(The Suicidal Adolescent)一书,此书由英国精神分析师Moses Laurfer基于Brent Adolesent Center/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Adolescent Breakdown的工作主编。Laufer博士同时也是本文的作者。
The Brent Adolescent Center/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Adolescent Breakdown,英国Brent青少年中心/(也作)青少年崩溃现象研究中心是一家预防性精神健康服务中心,它是由公立基金,私人信托和工会提供资金。该中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以及研究青少年群体精神疾病的预防手段。
Moses Laufer,博士,精神分析师,于英国Brent青少年中心/(也作)青少年崩溃现象研究中心(1996年五月之前)担任负责人;其后担任顾问精神分析师和受托人(为某指定目的受权管理信托财产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无论我们是做教育工作、医学工作、矫正监察,家庭工作,社工,还是心理工作(Brent青少年中心),我们经常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个青少年的行为或忧虑是否正常,或者是否现在或将来有病理的迹象?我们是否可以即时判断出我们用来决定这些问题的标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判断和想法。
随着我们对青春期阶段生理、社会和心理发展的认识加深,我们越来越有把握说,生命的这一阶段在人的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尤其是在人成长到成年的发展过程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过去对这一阶段的认识和态度大不相同,青春期是一个人生活中的剧变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身和环境皆是“麻烦”的阶段。当这段生活结束,人变得“成熟”时,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解脱。我们现在知道在一个人14到21岁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深远影响着这个人未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是否健全。
每个青少年都会在某个时期经历压力。青春期阶段的行为变化如此之多,以至于通常很难确定哪些行为是由于暂时的压力(即“正常”的压力)导致,哪些又是必须被视为更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前兆。例如,我们如何知道偷窃、撒谎、吞药、打架、在学校遭受的挫折、工作上碰到的麻烦、过食、酗酒等一系列行为问题的内在涵义?我们可以通过对每个青少年所面临的心理任务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来回答这些问题,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必须要找到一些解决办法。从我们与青少年日复一日的工作角度来看,评估青少年行为是否正常或是否有危险信号,往往可以防止青少年未来遭受巨大的痛苦。对于这点,需要补充的是,误诊和不当处理往往会对其未来生活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从全部青春期会经历的这一大堆压力中,可以找到一些对青少年行为产生特殊影响的共同因素。如果青少年想要进入成年,他必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这些对每个青少年都具有特殊意义的因素是:
01
他与父母的关系
在青春期,他要从依赖父母转变为在情感上具备更加独立的能力。例如,我们在青少年身上应该开始看到一些迹象能够表明青少年有能力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且这些想法和感受并不完全取决于父母的反应。这可以表述如下:即便父母可能并不赞同他的做法,青少年是否能够在情感上与父母分离?
02
他和同辈关系
青少年寻找和选择其他对自己有要求、有期待的青少年作为朋友的能力,从而可以增强他们为成为成年人的愿望而努力的决心。
03
青少年能够把他自己看作是一个身体成熟的人
包括青少年的男子气或女子气的倾向,开始改变自我意象——从一个主要由父母照顾的孩子到一个是自己身体的主人的人——的能力。
我们可以说这就是青春期的意义所在。然而,我们知道尽管我们能够列出和定义出青春期必须发生变化的因素,在青少年从童年走向心理成熟的过程中,仍然有太多歧路容易让他们迷途忘返。如果我们看到成年人在他们生活的某个方面“有问题”,无论他是如何描述这个问题,或者他是打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个问题必然是从我所提出青少年的几个因素之中而来。这就意味着这个人事实上在青春期或更早的时候必然已经出了问题,但直到现在,“问题”才被注意到。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个人在青春期时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而这些因素往往到此变化发生之前是毫不起眼或无足轻重的,比如生理性成熟,父母关系的变化,同辈需求和期待的变化,社会对个人行为的态度剧烈变化等等。这就意味着在这个人的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潜在的问题领域,儿童时期这些尚能保持一个摇摇欲坠的局面,但到了青春期,这些就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需求,原来岌岌可危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 * *
重要的是,了解青春期的压力,首先要考虑儿童时期的发展,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什么是青春期和青春期发生了什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假设行为和发展不是偶然的,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无法解释某些行为的涵义,但我们仍然坚信所有行为及其发展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的反应,包括他自己的思想以及他和他生命中的重要人物——他的父母或者负责照顾他的成年人——之间发生了什么。
从出生到5岁左右,孩子的行为受孩子认为他的父母愿意认可或者不认可的态度的影响。这似乎是存在于他自身之外——存在于他父母之中——的“法律”和“道德”,但因为他想要得到父母的爱,所以他必定或多或少尊重父母的法律和道德。但从5、6岁开始,我们才可以说孩子的良心或者孩子的理想。自此开始,父母的愿望和要求开始成为孩子精神特质的一部分,而孩子开始评判他自己,认可他自己的行为,拥有他自己的自尊心,如果他做了一些与他对自己的期望相反的事,他会感到内疚和羞耻——这些期望原本是父母的期望,现在成了他自己内在要求的一部分。当然,从一个家庭到另一个家庭,一种亚文化或种族群体到另一种亚文化或种族群体,一个宗教到另一个宗教,发展的具体细节将千差万别。我所描述的是决定发展和行为的原则:良知、理想、自尊心、内疚,羞耻,对自己的期望等等,这些都处于青少年生活的中心并对他们的行为发挥巨大的影响。稍后我将会讨论其中的一些。
在儿童的精神检查中,我们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或发展,来判断儿童的发展进程是否顺利或者是不是有心理压力的迹象,和我们要评估青少年发展的时候,要看的东西大相径庭。在儿童检查中,我们关注的会是膀胱和肠道控制、进食情况以及饮食习惯,在校表现,和朋友的关系,如何使用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玩具),睡眠习惯,是和男孩子玩还是女孩子玩(同龄,或小一些的,大一些的孩子),是否可以和朋友竞争并同时羡慕和嫉羡他们的成就。儿童时期的心理及社会干扰会相当严重地影响儿童当下和未来的生活。很多孩子自己可能是很烦恼的,即便这些烦恼和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他们遵守了外界的期望和标准,这些问题就被忽视了。我们经常遇到一个从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的孩子,或者是一个安静的孩子默默地让他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抱怨。但如果我们仔细去观察,这个孩子可能在学校考试不及格,或者他没有朋友,或者他偷偷哭泣——更有甚者,他连这些表现都没有——他可能就没办法表现出他的压力。但是当这个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论他喜欢与否)他会突然面临一个可怕的现实,即他早期处理压力的方式起到的效果大不如前了。这个安静的,甚至是退缩的,或者好的,有可能被父母们认为是“别人家的小孩”的孩子,突然发现,童年期获得认可的行为现在不再管用了。他现在可能会感到孤独,而不是认可;他可能会开始意识到其他青少年不想和他有太多来往;他可能不得不认识到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即他的一些想法和感觉可能是心理障碍的信号。事实证明,作为一个青少年,童年时使用的借口已经远有不足,因为现在的后果要严重很多——孤独、悲伤、感觉自己有问题、感觉自己在社交上是个失败者、感觉自己的想法是不正常的,让自己害怕的。
这些都是青少年精神崩溃的其中一些原因,有时候它们呈现的方式相当尖锐。我们碰到过有些孩子看起来像是突然变了一个人一样,有些孩子突然自杀或者必须住院,有些很聪明的孩子突然在青春期成绩一落千丈。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早期压力应对方式的崩溃,而青少年得要面对他的失败,他的孤独,或者他的异常发展,不论是社交发展上的还是性发展上的。另一个叠加因素是,来自父母的认可和保证不再像他小时候一样有效,这让青少年更加失望。现在,他寻求同辈的认可和赞誉,但为了获得这个,他需要用同辈所能接受的行为和方式来表现自己。而同辈的标准可能和他的父母是截然不同的。
* * *
我描绘的画面是一个连续体,从婴儿期开始到儿童期然后一直持续到成年。每个发展阶段都对过上正常成年生活所需的能力和愿望作出一个至关重要的贡献。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的任何一环遭遇滑铁卢,会显现为发展中的严重障碍,也会影响个人在心理的和社会的进展。如果我们对青少年使用这样的洞察,我们会开始看到为什么在这一阶段帮助他们移开障碍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很常见的是,有时候一个人会在青春期作出一个影响终生的决定,比如将来的工作,将来的性伴侣,将来他和自己的关系,是将成为一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压力和乱七八糟的事情带来的后果常常要比这些事情本身要来得糟糕的多,出于这样的原因我们当好好想想不论何时尽可能地帮助青少年。我们太多次听到人们被劝说要“振作起来”,或者他们“长大后就会摆脱这种困境”。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建议不仅毫无用处,还会造成伤害。
一个简短的例子
一个19岁的年轻人来到治疗室开始讲述他的担忧,他是这样说的:他感到被男生吸引,这已经对他的工作造成影响了。他说他很早就已经离开学校,因为“我受够了,这就是在浪费时间”。其实,真正发生的事情是,他15岁的时候开始感觉到被男生吸引。尽管他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感到恐惧,他无论如何无法停止去想这些男生。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用在学校图书馆,因为他觉得那里的男孩子看起来比较安全,比较没有吸引力。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是,当他开始为自己的感觉感到非常害怕,他怕自己快要真的控制不去去触碰某些男孩子的时候,他不再去学校了。这最终导致了他决定不再继续学业。然后他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这也是当他来中心求助的时候正在从事的工作。
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看到,一个青少年的忧虑是怎么影响决定的,而这个决定不仅仅是影响它的心理和社会生活,也是他的整个未来职业。事实上,这个年轻人是想要继续学业的,但是他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在学校里是待不下去的。他已经到了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继续留在学校的年纪。当他还是孩子,上不上学不是由他来决定的时候,他有没有得过学校恐怖症?要是这样的话他可能不会立马就退学——他要么会被强制性地要求去学校(如果他去得了的话),要么他可以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服务得到帮助。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个人对性发展,孤独感,胆小怯懦等等的担忧,不仅仅是会让一个青少年无法成功那么简单,还会从很多方面影响他的生活乃至整个未来。
* * *
我现在要重新回到之前的一个点,每个青少年都经历精神压力,但困难的地方在于不知道这种精神压力是正常的还是严重的令人担忧的信号或者是心理问题的信号。
青少年会有很多次有悖于自己平时的行为方式,情绪起伏大,感觉到活着没有价值,做一些平常根本不会去做的事情等等。帮助我们评估压力严重程度的最重要因素并不是压力是不是一开始就存在,而是青少年是如何处理压力的。
有一个影响所有青少年的行为领域是关于自慰的冲突。我们现在和维多利亚时代的,道德主义的,批判性的观点已经大为不同,那个时候认为自慰是错的,是不应该做的。而我们知道自慰是正常的行为,而且在青春期达到顶峰。事实上,我们可以说自慰对于正常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它使人有机会能暂时安全地体验他自己的性想法的感受。而且我们也知道,有些青少年因为他们的强烈罪疚感而无法自慰;也有一些则是感觉自己处在疯狂的边缘,所以需要强迫性地自慰。有些不正常的感觉不是因为自慰,而是因为他们在自慰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的想法和感觉。我们需要关注的青少年群体是那些完全禁欲的——他们仿佛也断绝了和自己身体的关系——无法承受任何自慰风险的;或者是有过自慰或在自慰的过程中一直很强烈地感觉到这是有害的。短暂的罪疚感是一种手淫的正常反应;但一旦这种罪疚感强烈到严重影响一个人的生活,那我们就要视作“危险信号”。
尽管这些对自慰的说法对男性和女性一样适用,但青少年的男女之间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男生更多地会对这些行为还有一些随之而来的害怕和忧虑会更敞开一些。有些女生会和男生的处理方式不同,女孩中没有有意识的自慰愿望的并不罕见。而这一点有时候对于男生就会作为是一个不管是对现在还是对将来而言的“危险信号”,而女生则可能是一个正常反应。有时候女生会通过别的行为形式表达出她们在这方面的困难——滥交,说谎, 或甚至无法专注于工作或学习。
* * *
在青少年怎么处理压力这个问题上有很多例子可以说明。比如说,一个男孩因为“太忙了”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的社交活动——事实上是因为他对女孩的恐惧,或者他可能无法允许他自己在跳舞的时候触碰到女孩的身体;或另一个极端,一个青少年经常被邀请去参加各种聚会因为别人觉得他很有意思——然而,他表现得这么搞笑事实上是他不由自主地会觉得自己很丢人,没有人会重视他;或一个很聪明的,名列前茅的青少年——不过当他有一次不能拔得头筹的时候,他就陷入了深深的抑郁,身体各种疼痛,感觉到没有价值(有时这是自杀风险的前兆)。
尽管我一直在聚焦于青春期烦恼的各种因素,还是要强调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就算他们体验了压力,焦虑,以及失望——但也正常地发展,也并不需要我们太担心。更进一步说,有些青少年可能感觉到自己有问题而且父母也可能觉得忧心他们的青春期子女,但这并不足以看作一定是哪里出了毛病的证据。在谨慎评估到底这个青少年的生活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人们可能会看到现在的局面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并不一定是把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意味着“危险”或“病态”的存在。
一个简短的例子
一个16岁女孩的父亲通过电话讲述了他对自己女儿的担忧。女儿最近变得粗鲁并开始抽烟,这位父亲认为女儿也开始滥交了。她拒绝去学校,她说她已经对学校失去兴趣并且觉得活着没意思。这位父亲焦虑地要我给他的孩子安排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在我和这个女孩的初访中我开始明白是什么让父亲这么焦虑——父亲很明显害怕这个女孩会自杀。当然,他为自己的孩子寻求帮助是相当明智的,而且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即我可能见过孩子之后会要求她马上进入治疗。
这个女孩看起来是一个聪明的,精心打扮的青少年,对自己发育中的身体很是自豪,但她也抱怨自己感觉很可悲,不想去学校,时不时地有自杀的念头,出于家庭眼下的困难而产生的对父亲的怨恨(父亲在他的描述中抹去了这一部分当下的危机)。我决定再见她几次,因为我还不确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还有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谈及自杀的青少年都要严阵以待(就算是把自杀作为威胁的手段,而不是严重抑郁的信号也是一样)。之后我开始知道,她是很害怕会变成一个滥交的人,这可能是偏常的信号。还有就是,她很担心自己的行为,她因为父母总是吵得很凶所以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羞耻——分离的威胁;母亲威胁要自杀;父母都期望女儿应该表现出一切都好的样子。
当我更详细地了解这个女孩目前的生活,我发现她在她眼下的处境中已经做得相当好了。要是我建议为她提供心理帮助那就意味着我在用这种方式表明问题出在她身上,而且她是不正常的,而她父母严重的困难不应该影响到她。当我和她父母讨论这些的时候,他们很沮丧。现在给这个女孩提供心理帮助将会是一种错误处理——这会姑息父母继续否认他们的问题,而这会给这个女孩造成很大的影响。
* * *
在评估问题的意义和严重性时,知道什么时候干预,什么时候最好不要干预是很重要的。避免任何形式的共谋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很小心不要站队,不要净说一些让孩子或父母听起来顺耳的话,不要去归咎责任。青少年和父母通常很担心他们会被告知说是自己或者别人的错。我最近遇到一位母亲,她的女儿病得很重,然后这位母亲极度想要知道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才导致女儿的问题。她读了一些儿童发展的文章,然后长达数月忧心忡忡,她觉得自己以前很自私,不配做一个母亲,她深感内疚自己没有照顾好女儿。归咎责任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最初的责任是尽可能诚实地评估,然后提供或者尝试安排我们认为能够帮青少年们度过难关,或者能减轻一些困扰的这一类帮助。
还有一个补充的点。当我们见一个青少年时,很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对他的生活断章取义,仅通过一些片面的行为主题或范围就断定这个人(或是他的问题)。尽管我们必须要一点一点地了解他们的成长我们才能对到底发生了什么建立清晰的认识,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这整个人。我们知道青春期要经历从家庭到外部世界(尤其是朋友)的转移,这一发展相应的就会降低家庭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影响。他会慢慢地越来越关注其他青少年是怎么想的,是什么感觉,他们在意什么,反对什么,他会开始和这些外部影响结盟来帮助他在和父母的关系中更加独立。他开始意识到改变同时在他的里面也在发生——包括他思考的事物和担忧的事物,以及他感受自己身体的方式。
因此,在青少年的评估中我们得要关注他们和朋友的关系,他平常的社交关系(老师,雇主,儿童,权威),学校或工作对他们的意义,他对自己取得的成就的反应,他对于将来的态度,他对自己身体的态度。(青少年对其身体的态度会通过衣着打扮,步态,身体姿势等等体现。这和儿童不一样;“他(儿童)的样子”更多反映的是父母(通常是母亲的)对孩子的态度)。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青少年作为一个人的样子。
再做一些延伸的话,我们很多人面临的问题之一是:青少年生活划分为学生,学徒,俱乐部会员,家庭中的孩子,身体不适的青少年。然后我们对青少年的关注通常围绕我们个人相应的责任,作为老师,医生,青年领袖,父母,单位领导。尽管这种划分可能有时候不可避免,但其风险在于除非我们能够有更开阔的视角去认识青春期究竟是什么,否则我们很容易被愚弄,误以为一切都好,而此时青少年可能正在社交和心理健康层面处于现实的或潜在的危险之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