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精神分析 > 安娜·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研究的贡献(下)

心理学家及流派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安娜·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研究的贡献(下)

发布时间:2024-05-04 浏览次数:15次

三、防御的对象及动机

如前所述,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用来回避不快和焦虑以及对其冲动行为、情感与本能驱力施加控制的方式和方法。这种防御是有针对性的,而非盲目的。安娜认为,防御的对象不仅有本能冲动及其衍生物,还包括与这些冲动相伴随的情感。随着个体的成熟和人格的发展,自我判定某次本能侵入是否危险的标准将会发生变化。由此,她指出,我们应该了解防御的动机,根据焦虑和危险的来源来定位防御过程,以便更加准确地了解患者的防御机制。

(一)防御的对象:本能和情感

安娜认为,伊底对自我的侵犯及自我的防御是观察的素材,所有重要信息都是通过二者的互动获得的。换言之,她始终在冲突的领域中讨论自我。在精神分析治疗中,分析的目的在于使被压抑的本能观念进入意识层面,也就是鼓励伊底的入侵。此时,自我会对分析自动地采取一种主动抗拒的态度以防御本能的表征,表现为一种阻抗的方式。这些自我阻抗是自我调用其防御措施的结果。因此,对自我阻抗的分析有利于观察那些全力运作的自我的潜意识防御操作,并让它们出现在意识层面上。

伊底对自我的侵犯表现为伊底的衍生物试图进入自我的领域,以达到意识层面并获得满足。自我不仅与这些伊底的衍生物相冲突,它还会积极地去抵御那些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情感。爱、渴望、妒忌总是伴随着性的欲望;憎恨、愤怒、狂怒总是伴随着攻击的冲动。当个体试图回避与这些情感相关的本能要求时,自我会采取各种手段以力图控制这些情感。也就是说,情感必须变换各种形式。因此,无论在分析中还是分析情境之外,只要情感出现变化,就说明是自我在起作用,分析师就有机会去研究它的操作过程。

安娜指出,自我只能支配数量有限的可能的防御方法。在生活中的某些特定时期,根据其自身的特殊结构,个体的自我会选择这种或那种防御方式,例如压抑、投射、退行等。此外,同样的防御不仅可能用在它与本能的冲突中,也可能用于控制情感的释放方面。如果了解某个患者如何防御其本能冲动的出现,也就能大致推断他是如何对待自己痛苦的或不快的情感的,反之亦然。由此可见,同一个自我在应对所有冲突时,其所使用的方法或多或少总有些一致性。

(二)防御的动机:趋乐避苦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解决焦虑问题的方法和手段”⑫,防御的动机在于克服三种焦虑:道德性焦虑、现实性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而在安娜看来,防御的动机在于趋乐避苦,主要包括克服超我焦虑、客观焦虑和本能焦虑以及满足自我的统合需要(the ego’s need for synthesis)。就焦虑的分类而言,安娜实际上接受了其父亲的观点,只是对其重新表述。因为他们提出的焦虑类型是一一对应的,如道德性焦虑与超我焦虑、现实性焦虑和客观焦虑、神经症性焦虑和本能焦虑。在防御的动机方面,安娜扩展了其父亲的观点,认为防御的动机是欢迎愉快的情感并回避痛苦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克服焦虑,并指出自我的统合需要是防御的深层动机。

成人神经症患者的自我防御是由超我焦虑所激起的,即自我由于害怕超我的惩罚和谴责而担忧因本能冲动而产生的一些不道德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情形是本能冲动力求进入意识层面,并在自我的帮助下获得满足。自我本无意反对这种冲动,但超我表示抗议。于是,自我便服从超我这一更高级的心理结构,顺从地同本能冲动做斗争。这场斗争可能造成各种各样的结果,神经症就是其中之一。幼儿神经症患者的自我防御是由客观焦虑所引发的:自我因外部世界的要求或阻碍而限制本能的满足。儿童的自我像成年人的一样,都不是自愿地对抗本能。它之所以将本能视为危险之物,是因为育儿者禁止这些本能的满足,对本能的闯入加以限制并给予处罚或惩罚的威胁。本能焦虑是指由本能冲动所引起的焦虑。安娜受其父亲的影响,认为来自力比多对自我的威胁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自我对于被压倒或被消灭的恐惧会导致自我对本能的无声敌意的增强,直至发展为本能焦虑。本能焦虑将与超我焦虑和客观焦虑产生一样的影响,即导致与神经症特征相似的结果。自我的统合需要也就是自我要求各种冲动必须能够彼此协调。由于相反的冲动或倾向之间会产生冲突(如同性恋与异性恋、主动与被动等),当其中一种本能冲动被阻止时,防御机制就会被激活。因此,克服超我焦虑和客观焦虑也可以看成是自我的统合需要。

此外,当自我出于某种目的寻求对本能冲动进行防御时,也要回避与本能过程相关的情感。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说,对情感的防御与自我对本能的防御基于完全相同的原因。本能过程总是伴随着情感的,情感与本能过程的这一密切关系足以让自我对其加以防备。然而,安娜认为,对情感进行防御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协调自我与本能之间的冲突,另一种是满足自我的快乐原则。一般认为,自我遵循现实原则,负责协调伊底、超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矛盾。事实上,自我与情感有着一种更为原始的关系,它有时也遵循快乐原则,即欢迎愉快的情感。也就是说,当一些积极的情感突然闯入意识层面时,自我有时候会被说服容忍它们作短暂的停留。由此,安娜进一步指出,“现实原则是一种经过改装的快乐原则”⑬。

四、防御机制的运用

弗洛伊德在1926年时就已指出,在特定的神经症与特定的防御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规律性的联系。例如,癔症患者倾向于采用压抑的防御机制,强迫性神经症患者倾向于采用隔离和抵消的防御机制。安娜指出,同一个自我在防御本能和情感、对抗内外部危险中也存在一种特定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个体以不同的防御机制应对同样的问题。

(一)自我采用平行的防御措施对抗内外部危险

安娜在阐述对本能和情感的防御时指出,同一个自我在防御本能冲突和情感的释放两方面所使用的方法或多或少总有些一致性。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安娜进一步提出,在自我对抗外部危险的防御措施与自我对抗内部危险的防御措施之间存在一种平行关系。压抑可以摆脱本能的衍生物,正如外部刺激可以通过否认来消除一样。反向形成可以确保自我免受来自内部的被压抑的冲动返回之侵害,而将真实情境逆转的幻想可以维持对外部破坏的否认。对本能冲动的抑制相当于对自我施加限制以避免来自外部的不快。本能过程的理智化是对来自内部危险的预防,它类似于自我对来自外部危险的持续警觉。也就是说,在自我处理外部危险的过程中,所有引起本能过程之变化的其他防御措施(如逆转和转向自身等)都有其对应物。

(二)个体以不同的防御机制应对同样的问题

安娜曾描述过一个年轻女性(患者1)的例子,以详细说明个案研究中不同防御机制所达成的效果。患者1受阴茎嫉妒和妒忌的折磨,这两种情绪的结合使她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恨意。她处理矛盾的方式是将矛盾情感的一端移置到另一个女性客体上。当移置不足以应对焦虑的处境时,她把恨意转向了自身,利用自我谴责与自卑感不断地折磨自己。当这一方法也不足以应对焦虑处境时,她便开始使用投射的防御机制,确信那个她恨过的女性客体现在正恨着和迫害她。她从一个对周围人满怀恨意的顽皮孩子变成了残忍、冷漠与迫害的受害者。但是,这三种防御机制并不能够解决她的冲突,尽管通过被迫害的情感让她的内疚感得到了解脱,但她仍然饱受着折磨。

相比之下,癔症患者(患者2)采用压抑的防御机制来解决这样一个起源于阴茎嫉妒而对母亲的恨的问题。对母亲的恨从意识中被抹去,任何试图进入自我的可能衍生物都遭遇了强烈的阻止。在某些案例中,攻击性冲动可能转换为身体症状,其他案例可能通过形成恐惧症并避免接近她所忧虑的情境,来防止原始冲突的再次激活。强迫性神经症患者(患者3)的情况和癔症患者一样,对母亲的恨与阴茎嫉妒最开始是被压抑的。随后,自我采取反向形成来强化压抑以防止这些冲动重返意识层面。例如,攻击倾向可能转变成对他人的过度温柔,嫉妒和妒忌可能转变成对他人的无私与关心。通过形成强迫性仪式和采取不同的预防行为,患者保护深爱之人以免受其攻击驱力的爆发。同时,患者还通过过分严格的道德准则来遏制性欲冲动的表现。上述描述的以癔症或强迫症方式来应对幼儿期冲动的个体,比患者1的病情更为严重。患者2和患者3采用的压抑剥夺了其控制部分情感的能力,因而部分情感生活被消解了。结果是,患者2和患者3失去了与母亲及其自身的女性气质的重要关系,大量的能量被投注到保护压抑的作用上。这些通过压抑的方式解决自身冲突的患者得到了平静,但压抑导致的神经症后果则可能使她们遭受继发性痛苦。在转换性癔症和强迫性神经症的范围内,患者的自我限制了焦虑,处理了内疚感,并满足了惩罚念头。其中的区别在于,患者2和患者3的压抑使自身免于应对冲突的任务,而患者1采用了其他的防御方式,其自我依然要应对问题。

五、结语

安娜在1936年发表的《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是她在其父亲相关观点的基础上对精神分析做出的重要贡献。在这本书里,她全面阐述了自己对自我和防御机制的看法:她重视自我的作用,把自我作为观察伊底和超我的媒介。她还系统归纳和总结并扩展了对防御机制的研究,在归纳和总结弗洛伊德提出的十种防御机制的基础上,补充了自己提出的五种防御机制。在她看来,防御机制作为一种自我保护装置,其防御的对象主要是本能及其衍生物和与本能过程相伴随的情感。防御的动机是多样的,主要有克服超我焦虑、客观焦虑和本能焦虑以及满足自我的统合需要。此外,个体的防御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变化,相应地其所采用的防御机制也可能发生变化。自我防御机制的运用有着一定的规律性,不同个体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可能采用不同的防御机制。

总之,安娜系统归纳和总结了由弗洛伊德提出的自我防御机制,并对此做了补充和扩展。她对自我防御机制的重视与其所提倡的分析师的任务是一致的,即对自我防御机制的分析能够帮助分析师比较全面地描绘出被分析者内心的图景。然而,安娜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她始终在冲突的领域中讨论自我,没有使自我彻底地从伊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她更多关注病理性的防御机制,较少关注适应性的防御机制。

(责任编辑:魏静)

参考文献

①Freud,A.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1966:4

②Freud,A.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PP.4—5.

③Freud,A.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P.6.

④Freud,A.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P.43.

⑤Midgley,N.Reading Anna Freud.NewYork:Rout/edge,2012:59.

⑥Sandier,J,Freud,A.The analysis of defense: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 revisited.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1985:105—106.

⑦黄蓓,陈安涛:《精神分析疗法》,开明出版社2012年版,第61页。

⑧Sandler,J,Freud,A.The analysis of defense: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revisited,P.113.

⑨[美]布莱克曼,毛文娟,王韶宇译:《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⑩Freud,A.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P.51.

⑪刘运合,杨伊生:《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综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88—92页。

⑫郭本禹等:《潜意识的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上),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⑬Sandler,J,Freud,A.The analysis of defense:The ego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fense revisited.P.303

cache
Processed in 0.00935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