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孩子?
发布时间:2023-04-19 浏览次数:59次
面对中国人口开始负增长的趋势,很多专家从各种角度进行了解释,并提出应对措施。经济学家知道出生率下降意味着通缩和发展停滞。急切需要年轻人承担责任
那么心理学家如何看待年轻的永恒少年、少女们不结婚、不生娃的现象并且说,娃是「能够带来养老回报的长期的消费投资」;社会学家也知道人口下降趋势很难扭转,并且参与制定了诸多鼓励生娃的政策。
那么心理学家如何看待年轻的永恒少年、少女们不结婚、不生娃的现象呢?
埃里克森:繁衍对停滞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0~1岁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3岁 自主性对羞怯
4~5岁 主动性对内疚
13~18 同一性混乱
19~25 亲密对孤独
25~65 繁衍对停滞
65岁以上 自我完善对失望
埃里克森把(心理发展阶段中的第七个阶段)繁衍与停滞(generativity Vs stagnation)确定为一个人在25~65岁期间的心理社会发展任务。
埃里克森提出,在完成前几个阶段的发展任务之后,可以应对这一挑战。
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应该让自己的繁衍需求得到满足,从关注自己转变为关注他人。这个时候的心理满足来自奉献自己、照顾他人或留下自己的成就,否则心理发展就会出现停滞、内心变得贫瘠和空虚。
心理学家肯农·谢尔登和蒂姆·凯萨在验证埃里克森的“繁衍对停滞”的理论时发现: ,并将其设定为人生目标,而且,对同一性发展的关注就会相对减少。肯农还发现,提高人际(亲密)关系的需求先于繁衍的需求。
因此,肯农的研究支持了埃里克森提出的「生命周期各阶段依次出现的」假设。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25岁之前未完成同一性发展(即,自我认同),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就会受限,并且影响繁衍阶段的发展,社会心理发展出现停滞,无法完成对应年龄的人生任务。
繁衍缓冲
这大概是当代青年人的困境:
他们在13~18岁初高中期间,被教育制度设计为刷题工具,掉进了题海和补课的陷阱中。中考和高考分数是他们成功的标尺,成为了身份认同、心理同一性的唯一标准——考不到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意味着人生的失败、命运的多舛。他们在19~25岁进入大学或工作之后,竞争压力让他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入的友谊和感情,沉浸在游戏和异次元的世界中,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娃,即便生娃也穷养、散养。
埃里克森说:“繁衍的需求在哪里被压抑,哪里就会出现强迫性的假性亲密关系、心理的滞感和内心的贫瘠感。”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带来了社会的巨变,也带来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晚熟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社会发展成熟期越来越晚。
如果社会环境压制了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那么就需要更多时间进行补救。Kotre和Kotre认为这与繁衍缓冲(generative buffering)有关,人们可以在繁衍缓冲中化解代际间被忽视的“黑暗面”。其前提是不传递有毒的心理遗产促进下一代的幸福。
繁衍代理与沟通
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进行的研究发现,中年组(37~42岁)的繁衍倾向最强烈。如下图所示:
繁衍测评中,中年组的分数最高
McAdams, D. P., Hart, H. M., & Maruna, S. (1998). The anatomy of generativity. In D. P. McAdams & E. de St. Aubin (Eds.), Generativity and adult development: How and why we care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pp. 7–43).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这也意味着「生娃」这件事,中年父母比青年子女繁衍的愿望更强烈。在某种程度上,子女是父母繁衍愿望的代理人,即,通过繁衍反哺父母的意愿。
埃里克森也指出,繁衍的核心是对下一代的关注。通过交流促进下一代的愿望和承诺,提高下一代关心和爱他人的共通人性。Bakan的繁衍代理和沟通概念有助于化解这种繁衍受寒(generative chill)。繁衍始于父母(对子女代理繁衍)的内在渴望,以及共同培养下一代的愿望。Hart和Maruna的沟通模型探讨了内心的欲望、文化需求、对下一代的关注、对物种的信仰、繁衍承诺和繁衍行动叙事的方式——即,一种不断进化的生活叙事,它带来了个人身份和生活的连续性和目标感。
与社会和经济层面的
门当户对、工作体面、婚房相比,
社会心理的发展更重要。
小结
综上所述 ,结婚、生娃这些事,最重要的是获得心理意义上的自我认同感,发展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这些一旦出现,繁衍的需求会维持其重要性,成为人生目标的优先项。心理成熟越早、结婚生子时间就越早。时间到了,自然就都有了。
这也意味着父母要有足够的耐心,与孩子沟通,重构自己的繁衍欲望的叙事方式,促进孩子人身份和生活的连续性和目标感,静待孩子内心的发展成熟。
繁衍不仅是个人的事情,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社会挑战,其能动性产生于社会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道德过程。
转自心理学空间
本文只用于分享交流,传播心理知识,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原作者不愿在本平台发布,请联系我们删除
— The End —
如果你正在被抑郁、焦虑、愤怒、烦躁等情绪所困扰,并想对自己进行探索。你可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帮助你解决问题,打开心结。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025-86602001
------南京晓然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