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里的变与不变——米开朗基罗效应
发布时间:2021-05-09 浏览次数:139次
他昨天晚上竟然跟我说,他还是比较喜欢我以前独立的样子。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问我,一开始的那个你怎么不见了?
当时我就很想说:“当初是谁嫌我太假小子了?是谁要我温柔一些、偶尔撒撒娇?结果现在又嫌我太黏、不够独立?我不懂,真的不懂……”
她长吁一口气,让落地窗外纷杂的车潮往来,直指心中的慌乱。
我们的爱到底怎么了?
▌爱情的条件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相爱的人在一起?
新墨西哥大学的Angela Bryan等人的研究指出,我们都想和长得好看、待人温和、社经地位还不错的人发展长久的关系,甚至发生一夜情。当然你可能也听说过相似的人容易彼此吸引,或是性格互补的人,特别喜欢对方身上自己缺乏的性格特征。
遗憾的是,这些理论虽然描绘了我们会被一个人吸引的原因,但是却无法说明:为什么他会“变得”不爱我?如果我的人格、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变,那么,是什么改变了我们关系?
答案是,这个假设本身就是错误的!多项亲密关系的研究均指出,只要开始谈恋爱,改变就必然会发生;相反地,因为在乎对方,我们会试着调整自己、改变自己的脾气和个性——只是有的伴侣会对对方的改变感到满意;有的,则会永远在抱怨。常见的抱怨形式有2种:
1、抱怨改变型
“你为什么变了?”、“你以前不是这样的”、“你变成一个我几乎不认识的人”、“从前那个温柔的你,怎么不见了?”
这类型的抱怨内容,通常会拿你现在的个性、行为或特质,跟过去的你做对比,并指出很多好的特质已经不如往昔,甚至可能让他怀疑,当初是否看错了人,甚至心生分手之念。
2、抱怨不变型
另一种情况是对方常常提起你没有“按照你们的约定”去做,虽然这些约定,很多时候都是由TA“自己决定”的。譬如:
“你为什么还是一样固执?”、“不是说好会改,为什么还要挑战我的底线?”、“结果你还是一样,我已经不想再跟你吵这个了……”
根据恋爱心理学家Sandra Murray的观点,或许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优点或缺点,只有“特点”。
她的几项研究都发现了这样一些被试,虽然他们知道自己的伴侣有些缺点,但还是会替他说话:例如:
“其实他没有这么糟,只是有时候反应慢一些而已”
“他真得挺幼稚的,不过也因为这样,跟他相处的时候非常轻松”
“我喜欢他有点gay的样子”
“他就是有点呆萌啦……不过如果有一天他突然变得浪漫了,我反而会怀疑他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
Murray发现,在这些人的眼中,伴侣的缺点都有了“光明”的色彩,他们能看见伴侣身上的特点,并且由衷地喜欢、享受它。后续的研究也指出,那些长久幸福的情侣能够“一直”维持这份喜爱,并乐享其中,纵使这些“特点”在许多人的眼光中,是很“怪”或“不太讨人喜爱”。
让我们回头看看前面谈到的2种抱怨,其实都是在表达同一件事情:对方不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这些不喜欢,并不是因为变或不变,而是是否能够站在当初欣赏的立场上接纳对方所有的特点,你具有什么条件不重要,重要的事是你这个人。
▌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
那么,你是否需要为对方改变自己呢?根据先前的研究,首先你得知道自己“想不想要”改变,换句话说就是:你想要变成怎样的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中的形象,例如少抽一点烟、事情不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做、处事更成熟圆融、不要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等。只是我们常忙于各种大小琐事,很少考虑自己。
一年之计在于春,抓住春天的尾巴,问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下的问题可以协助你探索自己。
1、最后悔的事情
试着回想过去一年里,是否有一些你做得不够好的事情?例如公司的业务、与同事的关系、和家人朋友相处时的摩擦等。如果可以重来,你会希望改变哪一段回忆?当初怎样做会更好呢?身边有没有谁可以作为你的榜样?
2、最想改变的习惯或特质
有没有无法摆脱的坏习惯或特质困扰着你,甚至让你产生了深重的负疚感?例如不爱收拾屋子,到处都是乱糟糟、邋里邋遢的样子等。如果不再有这些习惯你会变得更愉快吗?会让你及周围的人更容易接纳你、欣赏你、喜欢你吗?
▌爱情里的米开朗基罗效应
一个好的伴侣,应该能看见你的好、了解你的需求、了解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并且持续给你支持、协助,让你一点一滴地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就是心理学家Drigotas所提出的“米开朗基罗效应”。
Drigotas认为恋爱的过程就像是米开朗基罗雕刻戴维像一样,称职的另一半能顺着你的特性,激发你的潜能,让你变得更喜欢自己,而不是只在乎自己的需求,一味地要求你符合TA的要求。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地找到一个持续欣赏自己的人,如果你遇见了,请好好珍惜这位雕刻家;如果你一直没遇上,还时常争吵、挨骂、受委屈,那么是时候该问问自己:你喜欢现在的你吗?这是你期待的关系吗?如果可能,你会希望对方怎么样来协助你成长?
(文章转自心理学空间,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