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精神分析 > 克莱因精神分析重点理论之【偏执分裂位】(1)

心理学家及流派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克莱因精神分析重点理论之【偏执分裂位】(1)

发布时间:2021-02-06 浏览次数:169次

之前提到的抑郁位,是指认识到现象有好的也有坏的两部分。今天说个体是如何达到这种状态的,重要的一步是意识到客体有好、有坏两部分而存在。成年人也会不现实的看待他人,不现实的好或不现实的坏。

 

有两种与客体连接的方式:一个是更加现实的,有好的,有不好的,这个是抑郁症。今天讲不现实的,把客体看成是完全好与完全坏。当一个婴儿饿时,感到肚子里有坏东西在攻击他,当被喂食后,就感到内部有一个好的东西。开始他们充满着完全好与完全坏的感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感知。

 

比如,都熟悉的“好乳房”与“坏乳房”。这是不现实的代称,这是把世界分成好的与坏的两部分,这种分法就是对客体的分裂。就会有全好与全坏的。乳房是全好的,可以被喂食,如果不喂食,就是全坏的。这些概念是重要的,可以了解最原始的世界。这些好客体与坏客体可以分的很开的。即使有些时候是用一个乳房,这种体验客体的矛盾或者好或者坏,这是一种分裂客体,把他变成两种客体。

 

这个世界被体验为好客体与坏客体——这种好的客体与坏的客体首先来自于身体的体验,这种好的与不好的是可以被诠释的。克莱因的视角是个道德的判断——好的不好的是来自于身体的感受,是自然伦理。是来自于身体的自然的道德理论。——这是一个主线。

 

好客体——好的体验;坏客体——坏的体验。把客体与体验联系起来

 

弗洛伊德的生本能与死本能,在精神分析中一直受到争议的,克莱茵认为,这两个概念争议的理由,是把生本能与死本能,是可以认真对待的。在婴儿的早期,生命的客体是好的,邪恶的客体是坏的——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没有把这两个概念完全分开。

 

“死本能在临床上比较沉默”,弗洛伊德的原话,在临床上很难观察到。克莱茵说可以观察到,婴儿就有爱与死本能的攻击。所以从客体角度看的话,就是好客体——生本能,坏客体——死本能,这就使克莱茵的客体理论与其他理论形成了对立。

好客体——生本能——爱,生命;

坏客体——死本能——坏,带来死亡。

 

客体中的两部分,是描述婴儿如何体验这个世界的假设……婴儿有不同的状态,吃饱了就处于完全平静的状态,饿时就有毁灭的状态。生命早期,我们很难回忆起这部分的体验。这是分裂偏执症的模式。

 

这个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理论联系起来,弗洛伊德说,人一出生就有这两种本能,克莱茵一开始不变把这两个理论与生本能与死本能联系起来,克莱茵是在临床上使用,不想在理论上来描述。

 

1930-1937年,理论界反对“死本能”的理论,克莱茵的理论也受到怀疑,她不想受到更多的争议。1931年出版的《儿童精神分析》就没提“死本能”这个概念,类似“死本能”变成了“严厉的超我”。1930年时,超我有一个倾向,超我会变得极端的严厉,比实际的父母要严厉的多。就像在超我又加强了程度。

 

在经典弗洛伊德理论中,严厉的表现在阉割中,害怕被肢解,被迫放弃对母亲的性欲望。这不是来自实际的体验,大部分男孩在现实中不会感到被阉割。假如对阉割的恐惧不是来自现实,而是来自其他地方,是来自内部的状态——是潜意识幻想,而不是其他,来自婴儿的大脑里边,不是现实的体验,来自内部严厉的来源,来自死本能的东西,成了超我的东西。

超我——潜意识幻想——阉割——死本能


(未完待续)

(文章转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cache
Processed in 0.009223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