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心理文章 > 抑郁症低龄化,爱孩子的你千万别以为那只是“矫情”

心理知识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025-84584678

抑郁症低龄化,爱孩子的你千万别以为那只是“矫情”

发布时间:2020-11-03 浏览次数:259次


 


前几天,江苏一高校的学生跳楼事件,“抑郁”又成了教育圈的热词。近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今后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抑郁症纳入高中和大学体检”随即引起全社会热议。


要区别的是,抑郁症状不等于抑郁症。抑郁症状意味着很多学生存在低自尊、负面情绪、无法感知到快乐等问题,而确诊抑郁症往往需要更加严格的医学诊断。不过有数据表明:有很高比例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遭到抑郁情绪的困扰。无论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关注青少年抑郁都应当成为必修课。




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作者 | 徐菁菁

来源 | 三联生活周刊《儿童抑郁症:我们为何总是忽视孩子的痛苦?》


一个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症?这是个难以简单回答的复杂问题。大多数精神障碍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创伤以及环境压力等,可能都与之相关。


  • 孩子没有成年人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儿童精神疾病的高发有其普遍的生理基础。成年人受困于自己的烦恼,常有种草率的想法,认为儿童的世界无忧无虑。实际上,未成年人正处在情绪和精神上格外脆弱的时期


人类大脑负责做出决定、计划,抑制冲动,以及社交活动、理解他人和自我认知等高级功能的部分,一直到25岁左右才会成熟。而用于管理记忆、情绪和感受奖励的大脑边缘系统,一般在15岁以前就发育成熟。


这意味着,孩子虽然和成年人一样能够感知情绪、情感,但并没有成年人那种控制情绪和行为的能力


  • 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压力


青春期是抑郁症的高发阶段,也和青少年自身的生理特点有密切关系。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看到有着恐惧表情的人脸图像时,青少年的杏仁核比成人的反应要强烈得多。一些针对动物的研究发现,长时间的压力后,成熟大脑会在10天内反弹到正常水平,而处于青春期的大脑需要3周左右时间。另一项针对成年小鼠的研究显示,大脑中有一种起到类似镇静剂作用的物质,对青春期小鼠没什么效果。


也就是说,面对很棘手的状况:青少年更容易感受到持久的压力,可用来应对压力的工具也更少



儿童抑郁不只是“矫情”

这7个情景容易诱发抑郁症状


作者 | 倪雯冰

来源 | 中国新闻社《抑郁低龄化,爱孩子的你千万别以为那只是“矫情”》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抑郁的症状,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是诱发抑郁症的主要因素。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总是处于以下7个情景(据真实发生的情景概括),或类似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 情景一:过度关注孩子学习


“你怎么这么笨!”

“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

“你好好学你们班小王同学,人家多聪明!”


父母都会对孩子寄予厚望,但对学习的过度关注,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


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做到理解和鼓励,不要一味地追求好成绩。也不要总是将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样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加剧他们的抵触心理。


  • 情景二:打骂孩子、往孩子身上撒气


“你真是太没用了!”

“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白生你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有巨大影响。父母吵架、家庭暴力等压抑的气氛都有可能成为引发抑郁的因素,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家长要有耐心,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自己的孩子,真正去爱孩子。


  • 情景三:拒绝与孩子交流


孩子:“同学们都嘲笑我长得难看……”

家长:“别烦我,没看见我正忙吗?”


长相被同龄人嫌弃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过,即使家长正忙于工作,也请不要忽视孩子此刻面临的问题,这也许将对他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要说“没什么大不了”这样的话,这只会让孩子觉得你不理解他、不在意他,挫败感与无助感会进一步加强。


  • 情景四:讥讽孩子


“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竟然知道主动做家务。”

“这次考试居然考了满分,可真让人吃惊。”


嘲讽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能量极大的人身攻击。因为无法一眼看到内在伤痕,成年人往往会忽视语言带来的伤害。家长应当避免带有嘲讽的回应,即使真的出于幽默,也可能让孩子误解,成为心理阴影。


  • 情景五:网络暴力


“丑八怪!”“怪胎!”“社会败类!”“我要是你早就去死了!”


只因闹了矛盾,同学对人产生不满,甚至拉帮结派在网上进行人身攻击,根本不在乎背后造成的伤害。


网络语言的杀伤力不容小觑,很多时候,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对听者造成的精神伤害难以估量。对于施暴者来说,只是过过嘴瘾,可对于受害者,心灵上的创伤却难以弥补。面对这种情景,矛盾双方的家长都要多和孩子沟通、疏导,要教他们更安全友好地使用互联网。


  • 情景六:把压力转交给孩子


“你曾经是个很优秀的学生,最近成绩怎么差得这么离谱?”

“你这种成绩能考上什么大学?”

“我还怎么跟你张阿姨炫耀,一点不知道给父母长脸!”


越临近考试,考试越重要,孩子的心理压力越大。对于孩子,要试着给自己减压,考差了也要放下自责,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要一直相信自己,同时努力安抚自己,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怀疑和不理解。对于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宽阔的空间,缓解他们的压力,而不是转交更多的压力。


  • 情景七:打击孩子的梦想


孩子:“我以后想环游世界,看各地美丽的风景。”

家长:“不要总是做不切实际的梦,你是个学生,如果不能搞好学习,有什么资格谈梦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看起来不切实际的梦想。虽然帮助孩子认清现实也很重要,但家长完全可以用鼓励和支持回应孩子。人生有梦想才完整,追梦会让孩子们倍加努力,不应过早劝他们放弃。愿孩子们永远有梦。



抑郁是大脑在发出信号:生活环境出问题了


作者 | 看理想编辑部

来源 | 看理想《抑郁症,是大脑在告诉我们“快逃”》


人们习惯把大脑的改变称为具有消极意味的“病变”,但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大脑时时刻刻都在根据我们的生命经验而改变,这些改变恰恰是一种对个体经历的正常、自然的适应,而非“病变”。


就好比人吃坏了东西会拉肚子一样,虽然看起来是生病了,但实际上这是对吃坏东西的正常反应。它一方面排除有害的物质,一方面也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惕信号,让我们远离那些变质、有毒的食物。


所以,抑郁症并不是大脑本身病了,而是大脑在发出信号告诉我们:生活环境出问题了


9月份武汉发生了令人痛心的初中生跳楼事件。有些人认为孩子心理太脆弱,太冲动。但想象一下,他的家人可以在学校公开打骂他,那么他在家庭的封闭环境中又会怎样被对待?


表面上看,孩子是因为一件小事被家长打了之后决定跳楼,但也许他在那一瞬间纵身一跃,可能只是想要逃离让他窒息的环境而已。如果存在另一个可以让他畅快呼吸的环境,相信他不会做出极端行为来逃离。


面对抑郁症,除了郑重对待大脑发出的警告信号,也要尝试改变当下的生活环境。否则,这样的治疗方法可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消极治疗。


  • 有爱家庭必备的4项功能


对于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功能健全的家庭里,所有心理需求能都够得到满足,发生抑郁的几率会大幅度降低。


一般来说,孩子对家庭的心理需求来自四个方向,也可以说是家庭功能的四个方面。


相互平等:指父母和孩子对彼此的付出是平等的。在父母有困难的时候,给孩子参与帮助的机会;当孩子有需要的时候,父母也积极地给予回应。


交流与连结:指家里没有冷暴力,所有家庭成员都愿意表达真情实感,能安全地表达情绪,在一起聊天。


和谐大于冲突:指虽然有冲突,但整体上家庭主旋律是和睦的、开心的,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调侃。


积极的情绪氛围:指家庭的情绪氛围是温暖的,充满爱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发自内心想回家。


总的来说,这四个方面其实就在讲一个字“爱”,爱彼此并能让彼此感觉到爱。当孩子出现抑郁的情况,一定要先从自己、从家庭功能上寻找原因,看看这个家还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地方吗?



15个促进青少年积极的发展因素


作者 | 常爸

来源 | 常春藤爸爸《青少年跳楼事件频发:5个孩子中就有1个抑郁,怎么能让他们快乐起来?》


虽然家庭和父母是导致孩子抑郁的重要原因,但孩子抑郁,很可能与其自身看待事物的视角有关系。一个在肯定中长大、与周围连结是安全的孩子,才能放心地向他人抒发负面情感,进而降低抑郁的风险。


对于孩子,积极的发展因素很重要。华盛顿大学教授Catalano和团队在梳理大量研究后,提出了青少年积极发展的15个维度,形成了更具操作化的定义。


  • 人与人之间连结的感知能力


建立和孩子之间的连接,最好的方式就是真实和真诚,分享真情实感,同时真诚地倾听孩子,用心交谈。当孩子能自然地寻求帮助,能有交心的朋友,也就有了连结的能力。


  • 抗击挫败的能力


很喜欢有位爸爸给女儿的一句话: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努力,是因为我们本身喜欢这件事情就心甘情愿地努力,把过程做到自己最满意,结果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在培养孩子抗挫败能力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自己面对“失败”的态度。如果我们能做到坦然面对失败,并愈挫愈勇,那么孩子的抗挫败能力一定不会差。


  • 社交能力


随着孩子长大,同伴的影响力会远超父母。父母要给孩子提供社交的机会,学会与别人相处,学会倾听,学会真心相待,找到发泄负面情绪的窗口。


  • 情绪能力


情绪能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正常表达负面情绪。而生活在积极的家庭情绪氛围中的孩子,情绪能力也会更强一些。因为他们在面对坏情绪时会更有弹性,也会更容易感知到情绪中积极的一面,往往一个玩笑就可以消解。


  • 认知能力


通俗点讲,就是孩子的成绩不能太拖后腿。研究中也发现,学习成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抑郁程度,成绩差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成绩在学校里会成为“社交筹码”,好的成绩可以成为炫耀和自信的资本。如果孩子学习天赋不高,可以挖掘孩子身上其他的闪光点,比如画画厉害、唱歌厉害,或者社交达人等。让孩子知道自己总有一个认知能力超群的地方就行


  • 行为能力


指孩子是否有面对和处理棘手情况的能力,比如拒绝别人或和别人有冲突等。这种能力,主要取决于平时他们经历了多少。


当父母愿意让孩子摔跟头,并在摔跟头后给出建设性的反馈,分析正确处理方式时,孩子的行为能力自然会提升。


  • 道德能力


主要是青少年对于“自己”的道德评价,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作出利他行为等。培养道德能力,“身教”永远大于“言传”。


  • 自我决定能力


指孩子有决定自己事情的权利。越早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甚至是让孩子多吃亏,孩子也就越早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决定。



  •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就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走出困境。培养这种能力,最重要的就是相信孩子,陪着孩子经历委屈,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 意义感


《吾心可鉴:澎湃的福流》的作者彭凯平教授曾说:“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


所谓有意义,就是我们活着、做的事有价值,比如我写文章。当一个人发现意义的存在时,也就会活得更快乐。


所以当孩子问“活着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时,不妨静下心来和孩子一同深入探讨,发现意义。


  • 对未来充满希望


为什么孩子会因为成绩差抑郁,就是有太多家长认为未来有希望的唯一方式就是好好读书,让孩子看不到希望。


孩子成绩差,更需要真诚的沟通。让孩子知道未来有无数可能,知道除了成绩还有很多能力更重要,比如坚强、沟通、社交等,让孩子寻找自己真心喜欢、有幸福感的事情。


  • 清晰且积极的自我认知


对自我的认知很大部分来源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也提醒父母们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既不能辱骂、贬低孩子,也不能夸大其词地表扬孩子,最好的做法是客观评价。


当孩子说“我不行”时,要帮孩子认识到不是“人不行”而是“事情没做好”,鼓励孩子改变措辞,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这样孩子就不会轻易地对自己全盘否定了。


  • 亲社会性的参与


通俗点讲就是喜欢管闲事。比如什么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帮助别人补习功课。如果都很积极地参与,那么抑郁的风险也会降低。所以,周末适当带孩子干点无用的事儿也很有意义。


  • 亲社会性的准则


通俗点讲就是有大爱,爱憎分明。比如有些孩子喜欢喂流浪猫,愿意给偏远山区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会非常同情街边乞讨的人,会对不守规则的人非常反感,比如大声对爸爸说,你不准抽烟!父母要做的就是尽可能不阻止这种表达,尊重孩子,接受孩子说得对的准则。


  • 对于积极信号的感知


这一点和大人的反馈息息相关,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负面行为,也要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玩游戏,每天发现对方身上2个闪光点。养成习惯后,孩子就会更容易看到别人好的地方。



培养孩子的乐观,家长可以做什么?


作者 | 立正妈妈

来源 | 蓝橡树《当代孩子为什么越来越脆弱了?心理学家跟踪千人30年, 发现了这个秘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花了30年时间对上千人进行跟踪研究,凭借这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和大量案例作为基础,发现了隐藏在父母养育方式中被忽略的重大秘密——习得性无助。


大部分在学习和生活上问题重重的孩子,并非真的能力不足,而是一路伴随的挫折感连连,让他们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悲观情绪。


随着深入研究,马丁·塞利格曼发现对抗抑郁的“心理免疫”并非天方夜谭,“乐观”的特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而获得。


如何避免“习得性无助”,养成“习得性乐观”呢?“预防、掌控感与强化”是三个循序渐进的有效步骤。


第一,掌控感带来的高成就认可,是塑造乐观心态的重点。


建立掌控行为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形成孩子面对困难时不退缩的习惯,在内心发展出一套说服自己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理论。而这套内化出来的理论将营造出他将来遇到困境时迎难而上的乐观心境。


家长不是要教会孩子感觉满意,而是要教会孩子表现满意的方法,让孩子获得掌控自己行为的能力,进而获得乐观的心态。孩子需要的不是鸡汤般的说教,而是简单具体可操作的帮助。


第二,让孩子学会积极的“解释风格”。


形成乐观的“积极思维”,关键是解释风格。所谓“解释风格”,说白了就是家长跟孩子说话的方式。父母对于事情发生原因和结果的解释方法,最终构成了孩子看待世界的视角。


判断一个人的解释风格有三种维度:

永久性:即事情的起因是否会始终存在;

普遍性:即起因影响许多情况;

个人化:即起因就是我,而不是其他人或其他情况。


悲观的解释风格,自带阴雨天。所有遇到的困境都会被解释为是永久性(永远这样)、普遍性(总是这样)、个人能力无法改变(我做不到)。

我永远也考不好,总是不及格,怎么努力都学不好。

我没有篮球天赋,每次比赛都会输,我努力也没用。

被老师批评的总是我,我毫无优点,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坏学生。


而积极的解释风格,则是将碰到的困境都解释为暂时的(短时发生)、特殊的(偶然发生)、可以改变的(我可以)——“虽然突然发生,但很快我可以改变。”

我只是一次没考好,这次是复习不到位,下次更细致就好了。

输了一次球,主要是投篮不够准,下次勤加练习就好了。

老师批评了我,是因为关注到我最近的变化,我要有所改进才行。


家长就是孩子的镜子。当孩子面临挑战时,家长正向乐观的引导和鼓励,能够让孩子付出耐心、勇于尝试、采取积极的行动。无形中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乐观的信念:办法总比困难多,所谓的失败,不过是暂时没成功罢了。


而事情成功后,通过正确的方式赞赏,强化孩子的成功经验,可以让孩子找到自我认可的信心,从而拥有更多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习得乐观的“预防针”。


第三,让孩子学会自我反驳。


为什么要反驳自己?因为当悲观的念头袭来时,我们要学会质疑,抵制负能量,不盲目接受对自我的低级评价,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客观事实和解决问题上。


第一步:收集证据(引导孩子思考,此刻的想法是否带有情绪化色彩)

我的想法是真实的吗?

我有没有消极解释这个事件?


第二步:做出选择(教孩子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件不好的事情)

有没有其他角度看待这件事?

这件事发展下去还有什么可能性?

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会怎样?


第三步:化解灾难(学会正确评估坏事产生的影响)

有没有办法去改善最坏的结果?

可能发生的事中,最好的情况是什么呢?

我最能做的是什么?


第四步:反驳策略(将精力都投入到最可能发生的结果中)

当最坏结果还没发生前,我做什么最有帮助?

我现在第一时间能够去做的应该是什么?


有效的反驳最重要的核心是正确必须有实质性内容,让孩子依据事实来反驳。必须说服自己,才能形成正确的判断,反击那些悲观的想法。


学会反驳自己,就是教会孩子当遇到问题时,不带感情色彩,实事求是的看待事件,看待自己,寻求解决办法。这也是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的强有力助力。


当然,家长对孩子的悲观进行“心理免疫”最重要的原则,是爱和信任



守护心理健康,教书育人要提升专业性


作者丨徐海娜

来源丨另一片星空《减少学生跳楼悲剧,从提升教育专业度入手》


学生跳楼的新闻时有发生,我想,如果能从教书育人的专业方面入手想办法,这样的悲剧应该能够减少。


我的孩子上学早上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叫他起床;第二阶段是他自己上闹钟起床,没有按时醒过来,我再叫他;第三阶段还是他自己上闹钟,但前一晚和我约定好,如果他没有按时醒来,是否需要我叫醒。


如果他要求我不用管他,那他即使迟了我也不会管。他迟到的事正是发生在第三阶段。当天早上,我就写了电邮给老师,告知孩子今天大概会迟到多久。之后,顺便提了一句最近要搬家,不知对孩子是否有影响。


没想到,老师立即回复了邮件,详细询问搬家的情况,还问我是否了解搬家对孩子可能造成的情绪波动?建议虽然忙于搬家,也要多关注孩子,问问孩子对搬家过程有没有什么担心和忧虑?孩子对于新家自己的房间是否有蓝图规划?“教育”了我一番之后,才顺便说了一句,提醒孩子迟到只需到校办公室登记一下,并强调这种登记程序只是出于安全考虑。


社会总是在进步,教育也应当如此,毕竟我们已经过了那个耳提面命就能令孩子乖乖听话的时代。面对校园里的违规行为,教育者最需要做的事是让孩子知道需要守规矩的原因,例如守时是为了什么?不能为了守时而守时。


我曾经问过孩子,既然学校从不针对迟到做出处罚,那是不是迟到也无所谓?孩子说,虽然没有处罚,但迟到就会耽误了听课,对自己没啥好处。同时,迟到也对老师显得不太尊重,他将比我更宽容,更懂得如何与多元文化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不同的人打交道。这样的教育是一种讲求本质的教育,不会为了追求某项外在的指标,而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我想教育的专业性也正应该体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教书育人”这个目的,而不是反过来,让手段去伤害目的。在专业上越精进的老师越少采取处罚和羞辱的方式对待学生,越是在专业上修养不够的老师,越是简单粗暴。说到底,老师的处理方式体现的其实是教育作为一种专业的尊严。


老师的专业就是“教书育人”,不能只教书,不育人。现代教育的蓬勃发展,令新观念、新方法层出不穷。与其说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没办法,不如说教育从业者的专业性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助于科学有效减压的3个好习惯



作者 | 無鞋

来源 | 蓝橡树出国留学《自杀事件频上热搜, 针对现代人压力下的抑郁和焦虑, BBC给出了这份“药方”》


针对现代人压力下的抑郁和焦虑,BBC拍摄了纪录片《压力的真相》。片中给出了一份对抗压力的“药方”,其中包括几个有助于减压的好习惯,在此推荐:


  • 吃些好吃又能满足压力所需的食物


压力一大,很多人都想吃点甜的缓解焦虑,但是高糖分的食物会导致我们的血糖水平飙升然后又下降,反而让人更加焦虑。


营养学家克莉丝汀·贝莉指出:当我们感到压力,真正想要的是那些能够保持我们身体能量和血糖稳定的食物。


选择一些健康的零食替换炸鸡、奶茶等高糖高脂的慰藉食品,更有利于我们缓解压力带来的焦虑。例如蓝莓,富含维他命C和大量的抗氧化物,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同时还能满足压力下人体所需的糖分,并且不会打乱体内血糖水平。


南瓜子杏仁核桃等坚果也是健康零食的选择之一。它们的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可以稳定血糖,此外它们还含有大量的镁元素,有助冷静,缓解焦躁。


如果感到很累,别急着喝咖啡,过量的咖啡因会导致失眠,神经紧张和心率升高,令你感到更糟。不妨试试绿茶,绿茶中含有极高含量的茶氨酸,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保持冷静。


另外,记得要吃早餐多喝水,不吃早餐或者身体缺水,体内的皮质醇水平将会上升并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吃一些富含维他命C的水果,比如橙子或者浆果,也可以帮助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 保持有规律的运动


有规律的运动会释放让人感觉良好的荷尔蒙——脑内啡,抵消我们的负面情绪和焦虑感。


无需花钱去健身房或跑马拉松,一些简单的运动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快走,爬爬公园的台阶,普通的拉伸,或者每天跳绳五分钟。


  • 冥想


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思想漫游的状态时,有60%的可能是有关焦虑和负面的。而进入冥想状态时,大脑就不会再有那些反应,归于平静。


当代青少年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冥想可以帮助学生冷静下来,放空大脑,从而缓解压力。


生活压力无法避免,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改变一些习惯,减少压力产生的负面影响。




附:抑郁倾向测试工具——抑郁量化表CES-D


判断孩子是否抑郁,不能凭借主观臆断,还是要专业。下面这个抑郁量化表CES-D(Center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Depression),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抑郁测验,可以根据表格测试是否有抑郁倾向。



抑郁量化表CES-D


测试选项:

1. 以前不会担心的事现在开始令我忧心。

2. 我不想吃东西,胃口很差。

3. 即使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我也无法摆脱低落的情绪。

4. 我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好。

5. 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正在做的事情。

6. 我觉得沮丧。

7. 我觉得做每一件事都很费力。

8. 我觉得自己未来一片光明。

9. 我觉得我的一生都是失败的。

10. 我觉得害怕。

11. 我晚上睡得很不好。

12. 我很快乐。

13. 我说话比平常少。

14. 我觉得很寂寞。

15. 人们对我不友善。

16. 我很享受生活。

17. 我有时会无缘无故地痛哭。

18. 我觉得很悲哀。

19. 我觉得大家不喜欢我。

20. 我感觉自己无法进步。


评分规则:

0:几乎没有(少于一天)

1:很少有(1-2天)

2:经常有(3-4天)

3:差不多一直有(5-7天)

注:第4、8、12、16题为正面描述,因此算分时需要反过来算。比如,觉得几乎没有描述中的行为,得3分,程度越高,分数越逐级递减。


测试很简单,但想要答案准确,必须诚实回答每一个问题。此外,这个量表主要测试最近一周内的情绪状况,因此在不同阶段得到的结果可能有所不同。16分,是心理学家们区分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症患者的分界线。

≥16分,抑郁症患者;

16-20分,轻度抑郁;

21-25分,中度抑郁;

25-60分,重度抑郁。


  • 孩子得了抑郁症,可以求助他们


改善抑郁倾向或治疗抑郁症患者绝不轻松。如果孩子真的患了抑郁症,建议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有几条咨询热线值得推荐。


12320 卫生健康热线

12320是中国卫生健康热线,每个地方都把各地的心理援助热线并入了这条热线中,比如上海拨打12320转5号,就能接通上海本地的心理援助热线。如果任何时候需要帮助,这是最官方的渠道。

12355 青少年法律维权以及心理咨询热线

这条热线主要针对青少年,孩子如果不想父母有过多干预,可以自己拨打,同样有专业的人士解答。

400-161-9995

这是“希望24”热线,也叫生命危机干预24小时热线,是民间组织,但里面的心理咨询师都非常专业,主要做生命与危机干预。




- END -




关于晓然

若盲之开目 |论衡·自纪

咨询内容:学生、工作、性格、情感婚姻、家庭、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心理咨询以及各类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心理治疗。中心还提供生涯发展、亲子教育、自我成长、心理卫生讲座及企业团体咨询等

营业时间:  每周一、三、四、日 9:00-17:00

                     每周二、五、六       9:00-20:30



往期推荐

当你知道这将是糟糕的一天

5个迹象表明你是一个高度“留心”的人

孩子心理问题是家庭教育的一面镜子

上海这家精神卫生中心里,开了一家“治愈咖啡馆”,工作人员都是患者

“若国家不限制、家人不插手,你生几个娃?”听听90后怎么回答的

视频科普反社会人格障碍和不合群,精神病态的区别?



南京晓然心理

了解自我,享受生活

改变自我,引向未来!

       预约电话:025-84584678

   预约微信:xr84584678

    预约Q Q:3507985324

        地址:龙蟠中路329号203室

以上文章来自新校长传媒,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y


cache
Processed in 0.010827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