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然心理---您身边专业、贴心的心灵伙伴!

南京心理咨询 > 亲子关系 > 不愿等待,是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

不愿等待,是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最大问题

发布时间:2019-12-24 浏览次数:144次

中国人可能是全世界最心急的一群人。所以,中国速度才可以震惊世界,震撼世人。但是,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依然可以沿用这样一套心急火燎加上过度上心的哲学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永远是先学会爬行,再学会走路,最后再完成奔跑。

诚然,时代的加速器一直在高速地运转,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落后的那一个。让孩子过早地背负上竞争的压力,体悟成年世界的残酷,对孩子来说,是否残忍决绝了一点呢?

家长容不得孩子情绪的爆发与态度的转变,让本是无意的穿堂风,变成了引山洪。这可能就是不愿等待的代价。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尊重、平等、理解与博爱。让孩子做自己的鼓手,去掌握人生的节拍,击打或精彩或惊喜的鼓点,家长只需要拍拍手,静静地看着孩子的长大。

01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存在的

最大问题,是不愿等待

教育心理学专家指出,好几代中国家长都有的一个通病,就是不给孩子留时间,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极度缺乏延迟满足能力。

例如:

不停追问不开心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各种培训和才艺都赶快赶早考证考级

要孩子立刻修正错误但不给时间

出国留学要求孩子申请自己眼中的“好学校”

孩子毕业后直接托关系给孩子安排好工作单位

孩子的恋爱对象令人不满意就要求他们立刻分手

孩子不谈恋爱心里着急要求他们马上就得成家……

很多家长,一个个慌得不行,养育孩子根本就没有缓急节奏,甚至无视了一些人跟人相处时的基本原则,毫无“静待花开”的态度,只有“多快好省”的跃进思想,期待每一个跟孩子有关的事儿都能即刻生效、立刻搞定。

孩子的事儿家长着急,这是上心的表现。

有的不等待真的是关爱:怕摔了、怕病了、怕不舒服了,着急没毛病。

但是孩子身上的很多别的事儿,说实话,家长着急有什么用呢?有那着急的心劲儿,不如多点耐心按部就班来解决本质问题。

孩子玻璃心、孩子学习成绩差、孩子在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没错,这都是问题,但哪个问题不是需要时间来解决的?

树上结个果子,从酸变甜还要几个月呢,何况是个孩子?玻璃心可能是孩子习惯了以负面情绪寻求家长的关注,学习成绩差可能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暴力行为可能是对于解决冲突的认识有偏差……

这些情况映射出每个家庭长期存在的问题,不深入探讨、详细沟通、稳步推进,那怎么解决?

但很多家长就是不愿意等,他们需要立竿见影地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期待发展,他们说:“老师你说的我知道,可你看家里的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以后一定注意,你现在给我点干货,支支招,让他赶快自信起来,多说话别打人!”

说实话,治标不治本,治了也白治。就算你这个急性的问题解决了,那慢性的问题还存活着,没几天就要换个方式爆发。

也许各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养育风险,但在专家眼中,中国最普遍的养育风险,其实就是这个能给每个家庭的养育误区持续推波助澜的共性问题——家长们的等不及。

02

而这种不愿等待,最常规的有三种表现形式:

1、不给孩子转变情绪与态度的时间

孩子升学报考学校,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或者未来想从事的工作进行多家对比再正常不过,但很多家长早就已经为孩子做好了选择。

“必须考上名校未来才有出路”、“国内上不了清华北大,出国也得进哈佛牛津”……

如果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愿,一些家长又会用种种手段来表达拒绝,倘若谈不拢——就像在许多电视剧里发生过的那样——就有可能发生震天哭喊、满地打滚、愤怒斥责和强制带离。

还记得那位“伯克利妈妈”吗?孩子喜欢生物专业,未来想考医学院,想当临床外科医生,她就非常武断地替孩子选择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便为后来“这四年我的孩子没有适应伯克利,伯克利也没有记住他”埋下了种子。

很多时候,家长不给孩子预留“想一想”、“考虑考虑”的时间来转变态度,而要求孩子立刻一百八十度转变思路,抛弃执念,立刻坚定不移地跟他们走。

更多时候,家长们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有负面情绪,很少听到有家长能说出“如果你难受的话,那你可以在这儿哭一会儿”这样非常高水平的话。

大量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在悲伤、愤怒、嫉妒、消沉的时候立刻终止,三秒内转变成积极阳光的小太阳——任何人想想也知道,这怎么可能呢?大人丢了一百块还心情低落半天呢,孩子碰见了糟心事儿,凭什么就不能在负面情绪里沉浸一会儿?

家长的这些做法,对于孩子的情商其实是有相当的负面影响的,他会让孩子失去与自身情绪好好相处的机会,对于情绪体验的压抑与被动的快速转化也会降低孩子处理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

同时,也有可能让孩子掌握这种错误的人际交流方式——比如很多人谈恋爱后,动不动就追问与逼迫自己的恋人,不给对方预留足够的心理空间,进而会让恋人降低了对于自己和这段亲密关系的评价。

2:限制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通路

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付出总是追求即时与强烈的获得感。花钱报了各种班,那各种才艺各种演出甚至各种比赛,都是用来展现能力的好平台。

恰恰因为这种想立刻看到直观成果的心态,让孩子们开始特别偏重学习高转化率的才能,比如学奥数、学钢琴、学舞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科大赛......

这些技能都有比较强的获得感,因为有更多的机会如表演、认证与赛事能用来展现成就。但是,很多软实力因为没法评级打分和 PK,自然就难得青睐。

沟通的能力很重要,好奇心很重要,自我管理能力很重要,环保意识很重要,团队精神很重要——但因为这些软实力难以构成直接反馈的硬通货,它们在孩子成长中的比重其实并不高,也并不够刻意。

好在这个情况如今大有好转,而且趋势愈发健康,青少年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当年那一代被揠苗助长的人也成长为新一代的家长,对于这些事儿有了更正确的认识,所以我想,这一点将成为我今天提到的问题里最先得到解决的。

3:不让孩子掌握他们自己的生活节奏

因为家长过度主动、过度干预孩子的生活,很多孩子其实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对不少孩子来说,什么时间起床、吃饭、学习、社交、锻炼、娱乐、休息……其实一直在被安排,甚至被迫进入时间安排上的对抗(孩子想玩手游,家长不预留相关时间,那只能找时间偷偷玩)。

而这也会导致孩子的独立性严重缺失,对于生活的主动掌控能力一直没有机会得到培养。

刚出生的宝宝只会哭,但是人都是慢慢会走会跑会说话的,随着能力边界的延展,家庭应该给孩子出让更多的掌控力。

很多孩子接受被动管理习惯了,待上了大学甚至走上工作岗位,才开始做些对自身主动管理的事情,其中的能力短板不言而喻。

03

人生若是一条标准的赛道

那生命也太过枯燥

曾经的一篇名为《三万元月薪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的文章刷爆微博:,文章中妈妈的焦虑始于一句话: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预设了两点:人活着就是跟别人死磕;人生是一条赛道谁跑得快谁赢。

问题是,这两点都是错的。

若活着就为了磕死别人,那生命也太过可悲;而人生若是一条标准的赛道,那生命也太过枯燥。


无论孩子和父母,人生都不接受

赛道假设,切忌操之过急

一张满意的考试成绩单,一封来自顶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或者一份世界500强企业的入职邀请函的背后,是长时间在自我认知、批判性思维能力、利他意识、抗压能力等这些学习转化率不那么高,且不会立刻产生获得感的“软实力”层面,对孩子进行长期的锻炼和培养。因为任何优秀的成果和习惯都是需要长期养成的,无法一蹴而就。

一个孩子的成长都必须经历“先学爬、再学走、最后学跑”的过程,在智课看来,每一个成绩单或是录取都只是阶段性成果,只有通过长期的沟通与正确指引,才能够让孩子真正的了解自己,提升他的自我认知,并且让他能够真正达到顶尖学校及企业的标准,而不只是拿到它的录取通知书”。

智课是把学生按照国际化人才的标准来培养,培养他的素质和能力,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出国去读大学、出国去读高中、出国去读研究生,这就是“赋能型的教学”,学生获得的是“学习力”,是能力的提升,而非仅仅是“高分学生”。

家长们,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真的不可操之过急。

本文来源:知乎。作者,叶壮,心理学培训师。

本文内容图片来自网络,文章只提供学习参考。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删除。

图片1 


   如果您出现婚姻情感亲子关系问题或是心情不好、焦虑、睡不好、恐慌、强迫等明显的问题,抑或没有明显症状与不舒服,或只是有一些莫名的不适感,想进一步了解自己某些问题的潜在原因,表达您想接受心理咨询的意愿,以及您想通过心理咨询解决什么问题、困扰。拨通我们的预约电话,我们的前台助理会尽可能根据您的情况,帮您安排合适的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预约电话:025-84584678


cache
Processed in 0.017108 Seco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