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在依恋风格中的爱情迷宫
发布时间:2017-12-16 浏览次数:234次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总之我常常有。
爱上同种类型的人,用相似的方式约会,再在类似的事情上发生争执,最后以同样的方式收尾。每一次都下定决心说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又每一次都卷入同样的漩涡。次数多了,才丧气的发现,不是对方的问题,也不是爱情的问题,而是爱情中的自己,总是进入一种自动的模式化行为模式中。爱情好像是个迷宫:感情中我们用一直用固定的模式用力地转着圈圈,却永远都找不到那个通向美满结局的正确出口。
那么,为什么爱情里,我们总是会重复着一贯的模式呢?
英国精神分析师John Bowlby观察离开父母的婴儿发现,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会产生强烈的情绪,有的会用哭喊、抓挠等极端行为,来试图阻止父母的离开。经过一系列研究,他提出婴儿会通过“依恋行为系统”,来调整和依恋对象,也就是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后,Ainsworth及其同时设计了陌生情景测验:让12个月婴儿及其母亲还有陌生人共处在同一间游戏室中,然后创造母亲离开后婴儿和陌生人独处的场景,并用录像记录下孩子的反应。根据儿童不同的反应,Ainsworth将婴儿的依恋关系分成三种,分别是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焦虑-矛盾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母亲离开时会产生明显的哭闹,但是一旦母亲回来,可以很快平静,并且继续玩耍。回避型焦虑的孩子虽然独处时间长的时候也会焦虑,但在母亲离开时,并不会有明显表现,母亲回来时,对母亲也是回避态度。焦虑-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当母亲离开时会也大声哭闹,然而母亲回来后,会生气地推开母亲,拒绝和母亲玩耍。
一个人幼年时期的依恋风格,会一直伴随着他成人。而这种依恋模式,也会在人际关系中一再重现,越是亲密的关系中越会浮现,特别是爱情中。在《婚恋关系是一种依恋关系》中,Hazan和Shaver第一次提出,成人的爱情关系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依恋关系。成人在处理亲密关系时也会表现出类似婴儿依恋风格。
安全型依恋倾向的人,比较有安全感。在感情中,有一些分离、遇见一些隔阂也会难过,也会不高兴,但是事情过了,就是过了,相信对方相信爱,投入感情中。
焦虑-矛盾型依恋倾向的人,在感情中,难以有安全感。极端害怕分离,极端担心被抛弃,总是战战兢兢。所以只要有一点矛盾产生,在他们心里就再难消除,变成一根鱼刺,卡在感情的咽喉中。“几百年前的事了,你还要提多少年?!”男女的争吵中,有多少这样的句子。其实他们并不是有意想伤害感情,只是——真的太没有安全感了,害怕抛弃,担心失去。感情中的每一点小瑕疵都变成了担心与害怕的证据,储存在心底,直到下一次再遇见矛盾时,爆发出来。
而回避型依恋倾向的人,在感情上,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摸清。他们好像并不热衷于投入感情,更甚者,似乎有一些害怕过于亲密的关系。这往往让他们看起来很冷淡,阻碍着他们恋情的开始。然而,冷淡的内在,又是对感情强烈向往。对,他们期待感情,只是一旦进入某段感情中,就会迅速觉得不适——太亲密了,太亲密了,无法习惯,好想逃走!可是,一旦真正分手,一个人的孤独感又会再次涌上心头,将其淹没。
其实每个人,都是这三种依恋倾向排列组合,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着这些特质。虽然毫无发觉,依恋风格会建筑出一个迷宫,框住感情中的我们,让我们迷失而盲目,不知何去何从。同时,依恋中的不安全感以及回避倾向,更像潜藏着的幽灵代码,遇到特定场景就会触发,变成引爆二人战争的定时炸弹。
那么,如何突破这个迷宫呢?
首先,我们需要丧气地承认:这个迷宫一定会在,我们几乎没有办法拆除它。依恋风格是具有遗传性的。研究证明,子女的依恋风格常常和母亲的依恋风格对应。一个人的性格气质是天生的,这一部分决定了我们依恋风格中安全或焦虑、主动或回避的基本基调。另外,从小到大和母亲等重要他人的相处过程中养成的习惯,也已根深蒂固。承认爱情中自己有些坏习惯很重要,同时,承认自己也许改不了这种坏习惯也很重要。“我一定会改的!”这样的鸿鹄壮志听起来很棒,却反而会给自己压力,让自己逃避面对这些问题。
承认自己很难改掉坏习惯当然不等于放任不管。面对困难的下一步是沟通。一个人的依恋风格是小时候和亲密家人相处的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想要解决依恋风格的问题,也需要在关系中解决。坦诚地告诉伴侣自己什么点会让自己的炸毛、以及炸毛后可能会出现的反应。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困难、了解自己在意什么、焦虑什么,请他们在这类状况时尽量包容自己。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有时候自己会出现过激的反应,并不是因为不爱他或者不尊重这段感情,相反,正是因为太在意,才会太敏感。
关系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关系解决。依恋风格冲突的两方,在相处初期,一定非常困难,需要很多磨合。然而,通过双方坦诚地交流与互相的涵容,慢慢可以找到一个互相都感到舒适的相处模式,进入一种安全的依恋状态中。这种良性的恋爱经验,也会反过来,重新影响一个人的依恋风格。一段安全、开放、能够信任的关系,慢慢会重建一个人的安全感,同时也会让一个人能比较涵容焦虑,开始尝试主动,不再事事回避。
当然,当有些问题过于顽固时,会超过双方能够解决的范围。这时候也许可以考虑伴侣双方一起去接受伴侣咨询。这是专门针对关系问题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在电影《史密斯夫妇》中,也有类似的场景。伴侣双方在治疗师面前的互动,也还原了平时双方的相处模式。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可以帮助双方看见相处时可能存在的恶性循环,帮助双方互相同理对方,慢慢修正相处中存在的问题。
幼时形成的依恋风格,有时的确会变成迷宫的高墙,害得我们在爱情中横冲直撞,还伤痕累累。而且,迷宫的高墙往往那么坚固,我们很难直接拆除。但是沟通、交流、互相理解涵容,这些都是我们手中的指南针与地图。通过双方的努力,也许会找到迷宫中之前没有发现的道路道路,然后,幸福的出口正在前方。